Search

有病人手術前後的比較,但是沒有對照組,還能寫成一篇論文嗎?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》/ 陳一銘 @ 2021 / 4 / 18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學員提問】#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有病人手術前後的比較,但是沒有對照組,還能寫成一篇論文嗎?

「那你可以想想,你主要的發現是什麼。假設你主要的發現是用什麼樣的藥物,或者是病人的一個共病症會影響他手術的 outcome,你 table 1 就可以分成,一組是有 diabetes、一組沒有 diabetes。

先秀你的 table 1,後面再去分析你手術完之後,有 diabetes 病人、沒有 diabetes 的病人,對你的 outcome 有什麼樣的影響。當然,真的你要同一組病人前後的比較,也是可以,只是說有時候我們分數會比較低一點點。

如果你能夠有一組對照組的話,會讓你的整個研究會更有價值。或許你可以找 historical cohort,在幾年前那一群的病人開的是怎樣,啊我們現在開的是怎樣,有一個 historical cohort,都可以想辦法榨出一些東西出來。」

🔸 已有靈感、手上有題目的研究者,經驗豐富的資深講師能協助!
🔸 最新梯次|6/20(日)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🔸 立刻報名|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
✓ 新手入門須知,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。
✓ 不再害怕統計,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。
✓ 怎麼投才正確?擬定期刊選擇策略。
✓ 研究計畫申請:管道、重點、訣竅
✓ 還是寫不出來?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

👨‍🏫 講者陣容

【陳一銘】
與科內的實驗室、國衛院、老人醫學 與 健保資料庫 的團隊均有合作,主題圍繞著老人醫學與免疫風濕專長,發表超過 120 篇 SCI 論文。四度獲得「青年醫師論文獎」。

【吳爵宏】
連續兩篇 original article 於頂尖期刊 Radiology 刊登,並獲邀與雜誌主編連線訪問,錄製 Video Podcast,向全世界讀者介紹研究成果,發表超過 60 篇 SCI 論文。

【蔡依橙】
SCI 文章超過 60 篇,聚焦在自己的專業核心、投稿命中率高達八成、標竿論文引用超過 100 次的策略型研究者。曾指導多位醫師發表 SCI 論文,並登上國際舞台。

👁‍🗨 課程特色

【實際建議】
大道理人人會說,但應用時所遭遇的種種困難,該如何克服,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。內科陳一銘醫師,復健科吳爵宏醫師,放射科蔡依橙醫師,與你一樣的世代,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,給你最實用的建議。

【實作統計】
完全無經驗者也能上手,新思惟口碑互動實作時間,再次改款,讓您在樂趣中學會統計應用,並在「您自己的電腦」實際完成,製成可投稿數據圖。過程中有任何問題,資深助教隨時幫你!

【課後回饋】
運用上課學到的技術,完成回家功課,並由講師親自閱讀,並給予回饋,用多年指導住院醫師的經驗,建議您未來努力的方向。不只給你魚、給你釣竿,還指導您,該怎麼設計一支屬於你自己的釣竿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http://www.innovarad.tw/
實用型互動工作坊 高品質大型研討會 (用「心」的新思「惟」)
View all posts